创新2.0 - 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协同创新、大众创新
Innovation 2.0

※ 黄奇帆:智慧城市是创新2.0时代的城市形态
※ “互联网+创新2.0”促从0到1创新

※ 物联网与创新2.0赋能智慧社会

※ 新时代群众路线新探索推动新型智慧城市
※ 城域开放众创空间:创新2.0时代智慧城市建设
※ LinuxCon在华颁开源终身成就奖
※ 创新驱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 探究大成智慧 推进基于物联网和创新2.0的智慧城市建设

※ 赖明:创新2.0时代的智慧城市建设
※ 以山水城市营造推动创新2.0时代中国特色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 张楠:创新2.0驱动智慧城市转型

※ 崔瀚文:构筑创新2.0时代中国特色的创新生态圈
※ 智慧园林:塑造创新2.0时代智慧城市的人文生态内涵
※ 创新2.0时代的众创及众创空间国内外发展

※ 互联网+佛教:龙泉寺贤二机器僧诞生记
※ 新经济改写创新2.0时代经济学
※ 现代创新引擎“互联网+创新2.0”推动分享经济发展
※ 以“互联网+创新2.0”引擎推动IT企业转型发展
※“互联网+创新2.0”创新引擎推动农业现代化
※ 创新2.0研究群大家说之合作民主、开源人工智能与生态农业
二十二期:创新2.0重新定义创新、社会创新周、国务院“双创”新政
二十一期: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物联网学组成立、创新2.0时代的互联网+佛学
十九期:创新2.0之创新战略与国家繁荣、三个阶段与政府转型
十八期:互联网+、虚拟网络空间、创新2.0模式与创客潮
十七期:欧洲智慧城市发展及其启示
十六期:“互联网+”引领创新2.0时代创新驱动发展“新常态”
十五期:创新2.0研究热点综述与展望
十四期:李克强达沃斯推大众创业
十三期:开源兴起
十二期:新常态

十一期:社会创新峰会、智慧城市、开放知识管理
九期:清华大学创新2.0视野下政府治理研讨综述
八期:政府2.0研讨会及实践
七期:用户体验参与
六期:复杂性与大数据
五期:北京设计周智慧城市设计
四期:李克强达沃斯论坛致辞解读
三期:钱学森与智慧城市
二期:政府2.0
一期:工业4.0
序二:开源创新
序一:智慧城市
更多……

Papers

Innovation Towards a Service Paradigm
Innovation 2.0 Redefining Boundaries
mGovernment Towards a Service Paradigm
mGov 2005 Presentation
Transcending e-Gov Paper
英国游牧项目(PDF)
移动再造政务(PDF)
复杂性城市管理(PDF)
超越还原论(PDF)
城市管理三维(PDF)
复杂城市运行
和谐城市运行(PDF)
后奥运城市运行(PDF)
创新2.0:面向知识社会的下一代创新(PDF)
创新2.0视野下的智慧城市(PDF)
政府2.0:创新2.0视野下的政府创新(PDF)
科技创新体系(PDF)
基于创新2.0的政务维基研究与实现(PDF)
LivingLabs与AIP (PDF)
复杂性科技创新 (PDF)
AIP应用创新园区 (PDF)
LivingLab模式(PDF)
Fab Lab模式(PDF)
标准化与创新 (PDF)
LivingLab 07 Presentation
复杂性城市与科技创新

链接创新2.0

 

  科技创新复杂性研究


创新2.0在中国:实践引领与政策推进

雷石山

摘要:创新2.0是由信息通信技术的融合与发展而催生的面向知识社会的创新模式。中国不仅总体上具备了创新2.0成长的必要基础,而且面临着创新2.0发展的重要契机。在欧美创新2.0的影响下,以众创空间、智慧城市建设等为代表的创新2.0实践在中国逐渐展开,有关创新2.0的理论探讨与学术交流也不断升温。创新2.0已经引起我国高层的充分重视,国家促进创新2.0的系列相关政策也在陆续出台,这些成为创新2.0在中国进一步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量。

关键词:创新2.0 创新驱动 知识社会

Innovation 2.0 in China:
Guidance Practices and Promotion Policies

Lei Shishan

Abstract: Innovation 2.0 is an innovation model oriented towards the knowledge society and spawned by the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hina, which has possessed essential conditions for the growth of Innovation 2. 0,is faced with an important development opportunity. Under the influence of European and American countries, China has gradually carried out Innovation 2. 0 practices represented by Public Creation Space and Smart City Construction and introduced a series of policies that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 2. 0. In addition, there have been a growing number of theoretical discussions and academic exchanges on Innovation 2. 0. All these shall furth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 2. 0 in China.

Key words: Innovation 2. 0; Knowledge-driven society

随着人类科技革命的迅猛推进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创新模式也在经历由创新1.0向创新2.0的嬗变。尽管学术界对创新2.0的概念没有统一的界定标准,但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种共识,即认为创新2.0是由信息通信技术的融合与发展而催生的面向知识社会的创新模式,是工业社会创新1.0的升级版。在创新1.0模式中,通常由科技人员在实验室中研发出科技成果,然后再向用户推广,这种创新模式相对封闭。而创新2.0模式则不同,它强调以用户为中心和以人为本的理念,用户不再只是创新成果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可以直接参与创新的过程,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协同创新成为其典型特征。生活实验室(LivingLab)、个人制造实验室(FabLab)、“三验”应用创新园区(AIP)、维基模式(Wiki)等是创新2.0模式的典型代表。创新2.0模式始于欧美发达国家,在中国尚处于方兴未艾的阶段。研究和分析创新2.0在中国的进展以及国家相关政策,对于更好地推进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一、创新2.0的成长基础与发展契机

创新2.0作为一种新的创新模式,在世界范围的成长、扩散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历一个过程。因为创新2.0的形成和发展需要具备一定条件,这些条件不仅涉及某一国家或地区的科技发展水平、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等,而且与某一国家或地区的重大发展战略、发展思路等也密不可分,而后者又往往是创新2.0模式成长的重要契机。

总体来看,中国当前已经基本具备了创新2.0成长的必要条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从我国的经济实力来看。经过改革开放以后30多年的艰苦奋斗,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尽管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较低,仍然属于发展中国家,但综合实力与过去相比不可同日而语。2010年,我国就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且近几年来始终保持着这一地位。而经济发展的成就将为创新2.0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因为只有经济实力增强了,才能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设完善而充分的创新2.0所需要的基础设施与服务平台。其次,从我国的高等教育水平与规模来看。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不仅办学水平不断提升,涌现了北大、清华等一批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学,而且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已位居世界第一位。到2014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达34.5%[①],逐步实现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普及,不仅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尖端创新人才,而且提高了国民的整体文化知识水平,有利于促进大众创新局面的形成,而大众创新正是创新2.0的重要特征。再次,从我国的现有创新能力来看。尽管我国的总体创新水平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不少差距,但这一差距正在逐步缩小。根据全球创新指数年度报告,我国已连续5年被评为创新成就国家和创新分指数的突出表现国家,其中,2015年我国创新能力在中高收入国家中排名第一位。[②]创新指数的提升和创新能力的增强,表明我国的创新环境在优化,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在增强,这些无疑有助于推动创新2.0模式的发展。最后,从我国互联网的发展现状来看。互联网的发展水平及规模,可以说是一个国家及地区知识经济发达程度或者知识社会特征是否明显的重要标尺,因为它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知识的传播与创造、信息的交流与分享、社会的开放程度等状况,而后者又是创新2.0模式形成的重要条件。因为创新2.0本身是面向知识社会的创新模式,而互联网的发展是推动知识社会到来的关键因素。当前,我国的互联网发展已经取得了重大成就,不仅互联网用户规模庞大,而且互联网技术水平近年来快速提升:3G网络在逐渐普及,4G网络建设正快速推进,5G网络技术也已浮出水面。日益先进的网络技术水平、不断完善的网络基础设施、庞大且持续增长的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能够有效地促进知识的传播、交流和分享,从而促进创新2.0模式的形成。

中国不仅基本具备了创新2.0成长的必要条件,而且拥有推动创新2.0发展的重要契机。这些契机体现在多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国家正在大力推进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一重大战略是党的十八大提出来的,十八大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仅必须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而且要加快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这样方能真正达到创新驱动发展的目的。把握好这两个方面,传统的创新1.0模式是难以胜任的。因为在创新1.0模式中,创新的主力军是专门的科技工作者,而其他人员尤其是广大用户的创新角色并未引起重视。不可否认,广大科研人员尤其是尖端科技人才在自主创新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是基础研究以及具有国家重要战略意义的科技攻关项目的主力军。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多元化、个性化的科技需求将大量涌现,数量有限、精力有限的科技人员在封闭的创新1.0模式下显然无法充分满足这些多元化、个性化的科技需求。且不说他们并不能精确知晓这些科技需求,即使他们了解这些科技需求,也可能心有余而力不足。为此,必须主动适应当今知识社会的特点,积极推行创新2.0模式,应用信息通信技术发展所形成的各种有利条件,让广大用户积极参与创新过程。这样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大众的聪明才智,产生“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效应,壮大创新的整体力量,而且通过与用户的互动,科研人员能够更加精确知晓用户的创新需求,从而使创新目标更明确,创新成果转化率高,使创新真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驱动力。为了更好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科技体制改革的方向与要求做出了说明,强调要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与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评价成果的机制。而要更好发挥市场的导向与决定作用,就必须准确及时地了解市场,这也客观上呼唤创新2.0模式的发展,因为创新2.0注重通过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平台与用户及时交流互动,从而更加精准地了解市场需求。

二、创新2.0的实践引领与理论探索

创新2.0模式首先出现在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受其影响,中国部分地方也进行了创新2.0模式的探索,有关创新2.0的理论研讨与学术交流活动也逐渐升温。

中国创新2.0的早期实践在多个领域均有体现,但最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众创空间的相继兴起,二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升温。

在众创空间建设方面,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走在前面。早在2010年10月,上海的创客空间“新车间”就已成立,这是国内首家创客空间。据了解,每月交100元就可以成为“新车间”的会员,使用“新车间”的所有工具;“新车间”的会员没有年龄、职业、性别的限制,只要想玩科技愿分享都可以加入。[④]北京创客空间成立于2011年1月,为亚洲最大规模的创客空间,成立初期,空间每周举办工作坊,通过豆瓣等社交网站发出活动邀请;后来,在开源精神的指导下,北京创客空间尝试建立一个开源生态系统,让空间兼备社区与孵化的双重功能。当前北京创客空间已经拥有300多名创客会员,影响人数超过10万人,拥有超过1000平方米的活动场地和300平方米的原型加工基地以及最完备的加工设施与设备[⑤]。深圳柴火创客空间也是成立于2011年。根据柴火创客空间创始人潘昊的说法,柴火寓意“众人拾柴火焰高”。柴火创客空间旨在为创新制作者提供自由开放的协作环境,鼓励跨界的交流,促进创意的实现以至产品化。空间不仅提供基本的原型开发设备如3D打印机、激光切割机、电子开发设备、机械加工设备等,还组织创客聚会和各种级别的工作坊[⑥]。除上述三地外,广州、杭州、南京、武汉等地也成立各具特色的众创空间,如广州的梦车间创客文化空间、杭州的洋葱胶囊、南京创客空间等,它们都是创新2.0的中国地方样本。

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我国进展相对较快。关于智慧城市,当前并没有统一的定义,但一般认为,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知识社会创新2.0环境下的城市形态,其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实现全面透彻感知、宽带泛在互联、智能融合应用,从而推动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创新。(宋刚、邬伦,2012)在国外,智慧城市理念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就已提出,随即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在全球率先启动了智慧城市建设。而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起步比较晚,于2010年以后才出现建设热潮。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是国内智慧城市建设的领跑者。北京市政府于2012年3月制定和发布了《智慧北京行动纲要》,“从市民数字生活、企业网络运营、政府整合服务、城市智能运行等多方面规划着北京从‘数字’走向‘智慧’的图景”(《数据》编辑部,2013)。《智慧北京行动纲要》提出,2015年北京将实现从“数字北京”向“智慧北京”的全面跃升。2011年9月7日,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动员大会在上海展览中心召开,会上发布了《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2011-2013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提出上海将以企业为主,重点实施云计算、物联网、TD-LTE、高端软件、集成电路、下一代网络、车联网、信息服务八个专项(天雨,2011)。“智慧广州”建设是广州城市发展的重大战略。广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低碳经济、智慧城市、幸福生活”三位一体的城市发展理念,2012年9月出台了《关于建设智慧广州的实施意见》,计划到2020年基本形成智慧广州体系,城市智慧化程度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建设“智慧深圳”是深圳推进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突破口。2012年以来,深圳大力推进三网融合;大力推进光纤接入网、下一代互联网建设,积极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宽带城域网和以无线宽带移动互联网为主体的“无线城市”网络;积极建设全覆盖感知网络工程和高速融合网络工程,使市民的生活更加电子化、智能化、便捷化(许娓玮,2013)。除上述城市化,国内其他众多城市也纷纷加入智慧城市建设行列。据悉,截至2015年6月,我国已有500多个城市在开展智慧城市试点。由此可见,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已经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中国不仅许多城市开始了创新2.0的实践探索,学术界也展开了创新

2.0方面的理论研究,其中一些组织还发起了有关创新2.0的学术交流。总体来看,我国学术界关于创新2.0的研究还处于方兴未艾的阶段。根据CNKI检索结果,截至2016年4月,有关创新2.0的文献才130多篇,而且许多是一般性报道文章,属于学术研究的可能只有几十篇。这些研究成果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创新2.0视野下的智慧城市建设。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学者宋刚的笔下,或许这与其学术经历与职业背景密切相关,宋刚为北京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博士毕业,担任北京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科技信息中心主任。宋刚在系列文章中主要探讨了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如何推动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转变,分析了智慧城市的内涵与特征,研究了智慧城市的国际实践以及北京智慧城市的建设等内容,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二是创新2.0时代的政府2.0。学者宋刚依然是此方面研究成果的主要贡献者。宋刚、孟庆国的《政府2.0:创新2.0视野下的政府创新》分析了政府2.0的特征、国内外的政府2.0实践,尤其是详细介绍了北京以“城管地图”为公共服务平台而进行的政府2.0探索。宋刚、万鹏飞、朱慧在《从政务维基到维基政府:创新2.0视野下的合作民主》一文中认为信息通信技术的融合发展导致了创新2.0时代的合作民主新形态,着重研究了创新2.0时代合作民主的典型政府形态即维基政府,分析了维基政府的特征要素、建设经验及对我国民主行政的启示。

三是创新2.0模式中的创新主体。疏腊林等学者研究了创新2.0背景下协同创新的各主体及其作用,论述了各创新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了创新2.0视角下各创新主体参与协同创新的过程,并强调要建立各主体尤其是用户参与协同创新的平台(疏腊林等,2014)。学者李小妹研究了作为创新2.0论域中多元创新主体的政府、企业、大学与科研院所、用户的角色定位,并从价值协同、知识协同、组织协同三方面分析了这些多元创新主体的协同性。(李小妹,2015)

四是创新2.0与“互联网+”。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汪玉凯教授认为“互联网+”的本质是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具体来说是“互联网2.0+创新2.0”的新经济创新模式(汪玉凯,2015)。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黄仲伟认为“互联网+”并不是互联网与各个行业简单地“拉郞配”,而是在融合中创新,创新2.0才是“互联网+”的核心(李鹏,2015)。学者邢雷也认为“互联网+”不是简单地把互联网泛化,不等同于“+互联网”,而是“创新2.0下互联网发展的新形态”(邢雷,2015)。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相对零散的研究成果。如吴甘沙提出了创新2.0的三阶段,即开放式创新、协同创新、大众创新(吴甘沙,2015);宋欣洲分析了创新2.0时代的开源创新,认为开源是一种思想,开放创新才有未来(宋欣洲,2014);王德研究了众包时代的开放式创新2.0,主要分析了开放式创新模式的特征和开放创新服务业态(王德,2014);邓胤龙探讨了创新2.0模式在图书馆服务创新中的应用,从服务资源层、服务支持层、服务表现层三个层面论述了创新2.0在图书馆服务平台中的体系构建(邓胤龙,2012);陈晓荣、朱保成从学校体育创新的目标、形式、效果等方面提出了创新2.0框架下学校体育创新2.0模式(陈晓荣、朱保成,2013)。

除了以学术论文形式展开的理论研究,一些部门和机构还组织了不少关于创新2.0的学术研讨。研讨方式既有会议交流,也有微信讨论。在会议交流方面,国际性的会议主要包括2007年11月12~13日的中芬LivingLabs学术研讨会、2008年9月26日的“迈向创新2.0的应用创新园区与FabLab”城市管理应用创新园区-麻省理工学院FabLab交流会等;国内关于创新2.0的首次研讨是2008年11月23日由移动政务实验室主办,北京城市运行与发展研究中心和北京城市管理科技协会协办的“知识社会与创新2.0”第二届中国移动政务研讨会,该会议主要围绕Web2.0、开放源代码、微观装配等创新2.0的典型案例以及AIP、LivingLab、FabLab等创新2.0模式的探索及实践进行了深度探讨。[⑦]值得关注的是,2014年下半年以来,以高校为主体的相关机构举办了一系列与创新2.0主题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学术会议,其中比较有影响的主要包括:2014年10月21日在复旦大学举办的“开放数据助力经济发展与社会创新”专题研讨会;2014年11月14~15日在清华大学召开的“政府2.0:创新2.0视野下的政府治理”研讨会;2015年4月11日在中央党校召开的“互联网+:信息经济浪潮与机遇高峰论坛”;2015年6月6日在中国科技会堂召开的“2015中国互联网+政务信息化建设专家研讨会”;2015年9月16日阿里数据经济研究中心与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携手举办的主题为“政府数据开放的挑战、困惑及探索”的沙龙等。这一系列与创新2.0相关的交流会议在某种程度上标志着我国创新2.0的理论研讨逐渐进入勃兴阶段,而这将助推我国创新2.0实践的向前发展。

除了论文发表和会议交流,微信也逐渐成为知识社会学术研讨的新工具。专家学者们围绕创新2.0的某一具体问题,在微信群里各抒己见,充分交流,通过思维火花的碰撞而深化对事物的认识。我国当前最有影响的创新2.0研究微信群集聚了国内创新2.0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领域的众多重量级人物,如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主席陆首群,北京大学移动政务实验室主任宋刚,清华大学电子政务实验室主任孟庆国,复旦大学数字治理与移动政务实验室主任郑磊,互联网实验室创始人、中国博客“教父”方兴东,传感物联网创建人杨剑勇等。这一微信群讨论的主题十分广泛,涉及“云物移大智”与创新2.0、大数据平台建设、大数据产业创新生态建设、跨界创新与社会创新、智慧城市建设、创新2.0时代新常态下的政府角色、“互联网+”与工业4.0等。不难发现,这些讨论紧扣中国创新2.0建设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性与针对性,对创新2.0的理论发展及对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创新2.0的高层推动与政策推进

如前所述,在国外创新2.0理论与实践的影响下,我国不少地方进行了创新2.0模式的先期探索。这些地方性的探索实践逐渐引起了中央高层的充分重视,国家系列助推创新2.0的重大举措相继出台,成为创新2.0在中国进一步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量。

我国高层对创新2.0的重视集中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有关创新的系列论述以及推进创新的系列考察活动上。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虽然并没有使用“创新2.0”的术语,但其讲话中蕴含着创新2.0的内涵,其行动体现了对创新2.0的重视。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6月9日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深入推进协同创新和开放创新,“避免创新中的‘孤岛’现象,加快建立健全各主体、各方面、各环节有机互动、协同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⑧]。这里的“协同创新”、“开放创新”以及各创新主体的“有机互动”,都属于创新2.0的应有内涵。2015年

6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阳考察大数据产业,在了解有关情况后指出:“贵州发展大数据确实有道理。”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和讲话,必将对贵州及全国其他各地大数据技术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产生重要推动作用,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本身又为创新2.0模式的构建和普及提供了重要基础性条件。李克强总理有关创新2.0的论述和考察活动频率更高。在2014年6月27日举行的全球研究理事会2014年北京大会上的致辞中,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了开放创新和大众创新的理念。他认为科学的开放能够聚合更大的创造力量,主张打造更加开放的平台,让每一个人都能分享科学知识的营养。他还强调,中国需要千千万万敢于创新的个人,体现了对大众创新的重视。

2014年9月10日,李克强总理在天津举行的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中强调:要通过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让每个有创业意愿的人都拥有创业空间,在中国大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热潮,形成“人人创新”“万众创新”的新局面(胡跃平、吴乐珺、韩硕,2014)。不难看出,这些举措鲜明地体现了国家对用户创新的高度重视。2015年以来,李克强总理对创新2.0发展的推动力度进一步加大,至少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强调得更多更频繁。无论是在全国两会上的报告中,还是在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的讲话中,还是出席国际性重要会议时的发言与演讲中等,李克强总理都经常提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他看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蕴藏着无穷创意和无限财富,是取之不竭的‘金矿’”[⑨]。二是在2015年全国两会上提出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这一术语的提出是创新2.0思维的结晶。正如学者们已经指出的,“互联网+”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各行业+互联网”,创新2.0才是“互联网+”的核心。三是高度重视“大数据”。自从2014年全国两会以来,李克强总理在多个场合提及“大数据”这一热词,“大数据”曾高频率地成为国务院常务会议的重要话题。而发展和应用“大数据”正是创新2.0的内在要求。四是考察了一些促进创新2.0发展的重要平台。例如2015年的首个工作日李克强就探访了深圳柴火创客空间,对创客们的创意和充分对接市场需求的行为表示高度赞赏。又如2015年5月7日李克强总理在中关村创业大街3W咖啡屋与众多“创客”进行交流,充分肯定了创客空间的积极作用,并强调要让一代“创客”的奋斗形象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升级,成为创新中国、智慧经济的重要标识。

在中央高层的充分重视下,系列助推创新2.0的重要文件陆续出台,主要涉及智慧城市建设、大众创新、“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大数据等领域。这些文件成为我国创新2.0发展的强大政策指引。

智慧城市建设,虽然在我国起步比较晚,但发展速度比较快,成为创新2.0在我国实践的先行领域。为了加强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中央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早在2012年11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就印发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建办科〔2012〕42号)(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管理办法》就智慧城市的申报条件、评审方案、创建过程的管理与验收等做出了具体规定。2014年以来,国家关于智慧城市建设又出新举措。《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于2014年3月16日发布,《规划》共包括8篇31个章节,是一部指导我国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纲领性文件。其中,第5篇第18章第2节专门提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标志着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我国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目标。2014年8月29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公安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建部、交通运输部八部委印发了《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高技[2014]1770号)(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了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并就智慧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和能力建设等提出了具体要求。《意见》实际上是《规划》的进一步落实,成为我国当前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指南。

关于大众创新,在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号),提出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和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四个基本原则和八项重点任务。2015年6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5〕32号),共分为11个部分,指出了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意义,明确了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总体思路,提出了涉及9大领域共30个方面的具体政策和措施。相比于国办发〔2015〕9号文件,这一文件对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阐述更为全面,更加详细。为了落实上述两个重要文件,2015年9月8日,国家科技部印发了《科技部关于印发〈发展众创空间工作指引〉的通知》(国科发火〔2015〕297号),进一步明确了众创空间的功能定位、建设原则、基本要求和发展方向,对于加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指导和推动各地众创空间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于“互联网+”,2015年7月初出台的《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是国家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的首个具体设计。《指导意见》提出了11项行动、40项重点发展任务、7方面政策举措、25项具体措施。通过阅读《指导意见》不难发现,其中处处渗透着创新2.0的思维。例如,《指导意见》所强调的“积极发展众创空间”“发展开放式创新”“发展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推行众包设计研发和网络化制造等新模式”等内容,都无不鲜明地体现了创新2.0模式的思路与特征。

关于“中国制造2025”,2015年5月8日,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国发〔2015〕28号)。《中国制造2025》被学术界称为中国版的工业4.0,它不只是一个新颖的行动口号,而是推动中国制造技术升级、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抢抓工业4.0时代机遇和应对工业4.0时代挑战的国家战略。通读《中国制造2025》可以发现,要实现预期目标,关键在于创新。那么如何创新,采取怎样的创新模式?《中国制造2025》已经比较明确地给出了答案。当中所强调的激发全社会创新设计积极性,建立政产学研用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建设促进制造业协同创新的公共服务平台,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定制、众包设计、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等一系列内容,无不十分鲜明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创新2.0理念。因此,《中国制造2025》可以被称为我国制造业领域推行创新2.0模式的首个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

关于大数据,2015年6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5〕51号)(以下简称《若干意见》)。《若干意见》共有36条,首次对如何运用大数据来提升政府的治理能力与服务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如果说国办发〔2015〕51号文件侧重于阐述政府如何应用大数据,那么2015年8月底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以下简称《行动纲要》)则首次十分全面地提出了我国大数据发展和应用的各项举措,可以视为我国大数据战略的顶层设计。《行动纲要》也是我国创新2.0发展的重要引领,当中所强调的推动政府数据资源共享,利用大数据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加个性化和更具针对性的服务,通过实施大数据创新行动计划推动万众创新、开放创新和联动创新等内容,无不鲜明地体现了创新2.0的内涵与特征。而在2016年全国两会上通过的“十三五”规划纲要进一步提出要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强调要把大数据作为基础性战略资源,全面实施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这无疑将对创新2.0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四、简短的结语

创新2.0是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面向知识社会的创新模式,以人为本、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协同创新是其典型特征。创新2.0模式对于激发用户的创新热情,增强全社会的创新活力,提高创新成果转化率,提升国家创新指数等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的创新2.0实践已经拉开帷幕,助推创新2.0发展的国家系列相关文件也在陆续出台,可以预见,我国即将迎来创新2.0发展的春天。为了加快创新2.0发展步伐,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热潮,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至少仍需加强四个方面工作。其一,围绕国内外创新2.0实践,进一步加强相关理论研究。当前我国有关创新2.0的理论探讨与学术交流虽以不同形式展开,但研究力度还不够大,研究成果还不够多,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更少,而且基本局限于学术论文,研究专著罕见。因而总体来看,国内关于创新2.0的理论研究还不能充分适应创新2.0实践的发展形势,对创新2.0实践的指引作用还不够明显。其二,应当通过讲座、报告会等形式组织好对国家系列助推创新2.0文件的学习,使其内容能够更深刻地被理解,使其精神能够更好地被领会。其三,各地应当根据国家助推创新2.0的文件精神,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当地促进创新2.0发展的具体举措,从而使国家助推创新2.0的相关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其四,对全国各地涌现出来的创新2.0实践先进典型,应当加强宣传报道,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

脚注:
①王帅:《教育部: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已经位居世界第一》,新华网:http://education.news.cn/2014-09/04/c_1112358690.htm。
②夏迪、秦晶:《2015全球创新指数发布中国连续5年被评为创新成就国家》,人民网:http://unn.people.com.cn/n/2015/0922/c14717-27620164.html。
③《十八大报告》,新华网:http://www.xj.xinhuanet.com/2012-11/19/c_113722546.htm。
④郭颖:《新车间打造科技DIY平台,为创客搭建众创空间》,搜狐媒体平台:http://mt.sohu.com/20151003/n422557430.shtml。
⑤北京创客空间网,http://www.bjmakerspace.com。
⑥柴火创客空间,http://www.chaihuo.org /about/guan-yu-chai-huo。
⑦北京城市运行与发展研究中心网:http://cccod.casipm.ac.cn/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 view=article&id=74:20&catid=27:innovation-20。
⑧习近平:《把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6/09/c_1111056694.htm。
⑨周楠:《李克强在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发表特别致辞》,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1/22/c_1114097733.htm。

参考文献

陈晓荣、朱保成,2013,《学校体育创新2.0研究》,《体育文化导刊》年第2期。
邓胤龙,2012,《创新2.0与图书馆服务》,《大学图书情报学刊》第5期。
胡跃平、吴乐珺、韩硕,2014,《李克强出席第八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并发表致辞》,《人民日报》9月11日,第1版。
李小妹,2015,《创新2.0论域中多元创新主体的功能性与协同性》,《领导科学》第17期。
李鹏,2015,《创新2.0才是互联网+的核心?》,《北京科技报》3月23日,第31版。
孟庆国、宋刚、张楠,2015,《创新2.0研究十大热点》,《办公自动化》第5期。
疏腊林、危怀安、聂卓、黄曼、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4,《创新2.0视角下协同创新的主体研究》,《科技与经济》第1期。
宋欣洲,2014,《创新2.0时代的开源创新》,《办公自动化》第14期。
宋刚、邬伦,2012,《创新2.0视野下的智慧城市》,《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期。
天雨,2011,《上海发布智慧城市建设行动计划》,《中国新通信》第18期。
王德禄,2014,《众包时代的开放式创新2.0》,《中关村》第12期。
汪玉凯,2015,《“互联网+”是“互联网2.0+创新2.0”的新经济创新模式》,《办公自动化》第10期。
吴甘沙,2015,《创新2.0的三个阶段》,《办公自动化》第9期。
邢雷,2015,《“互联网+”创新2.0下互联网发展的新形态》,《信息通信》第9期。
许娓玮,2013,《深圳:推进国家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国信息化周报》12月23日,第13版。
《数据》编辑部,2013,《智慧城市北京先行》,《数据》第9期。

*本文系羊城学者首席科学家项目“工业4.0时代的智能制造与治理变革研究”(1201541645)成果之一。
**雷石山,法学博士,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与创新实践研究。

《广州公共管理评论》2018年第6辑
Guangzhou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2018, No.6

相关研究

宋刚,白文琳,安小米,彭国超. 创新2.0视野下的协同创新研究:从创客到众创的案例分析及经验借鉴[J]. 电子政务,2016,(10):68-77

宋刚,王连峰. 城域开放众创空间:创新2.0时代智慧城市建设新路径[J]. 办公自动化, 2017, (20):8-13,43

陆首群. 互联网+、虚拟网络空间、创新2.0模式与创客潮[J]. 办公自动化, 2015, (8):7-8,14

Song G, Zhang N, Meng Q. Innovation 2.0 as a Paradigm Shift: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ree Innovation Modes[C]. Proceedings of the 200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and Service Sciences, Beijing, 2009.

宋刚,张楠.创新2.0:知识社会环境下的创新民主化[J]. 中国软科学,2009,(10):60-66

宋刚,陈凯亮,张楠,等. Fab Lab创新模式及其启示[J]. 科学管理研究,2008,26(6): 1-4.

宋刚,李立明,王五胜. 城市管理“三验”应用创新园区模式探索[J]. 中国行政管理,2008(S1): 98-101.

宋刚,纪阳,唐蔷,张楠.Living Lab创新模式及其启示[J]. 科学管理研究,2008,26(3):4-7

移动政务实验室“下一代创新研究”公众号
相关专题 | 创新2.0研究

创新2.0是以用户为中心、以社会实践为舞台、以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点的用户参与的创新形态。它既是复杂性科学对ICT融合背景下的重新审视,也是知识社会条件下创新民主化展现,并将催生一系列极具价值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活动。
◆什么是创新2.0
◆创新2.0理论研究与溯源
◆创新2.0:面向知识社会的下一代创新
◆创新2.0:知识社会环境下的创新民主化
◆欧洲、美国、中国典型创新2.0模式探索
◆3D打印开启“民主化创新时代”
◆孙慕天:转型动力学和中国创新2.0
◆新经济导刊:以开源思维促创新2.0
◆“互联网+”引领创新2.0时代创新驱动发展“新常态”
◆2015年创新2.0研究十大热点
◆陆首群谈创新2.0与开源、开放
◆互联网+:新一代ICT与创新2.0(46页PPT)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中心智慧城市与大数据方向博士后招聘(2015)
◆陆首群:互联网+、虚拟网络空间、创新2.0模式与创客潮
◆创新2.0研讨丨国家行政学院专题研讨创新2.0时代的创新战略与国家繁荣
◆陈超:把握开放和开源的创新2.0大趋势 汇众智搞创新
◆吴甘沙:创新2.0的三个阶段
◆Geoff Mulgan:创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萧国亮:互联网金融是创新2.0的产物
◆创新2.0视野下的协同创新研究:从创客到众创的案例分析及经验借鉴
◆创新2.0在中国:实践引领与政策推进

更多相关专题资料……


M-Government
移动性研究

“互联网+创新2.0+”赋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从美国大选看互联网力量的崛起

网络共产党宣言
开源共享经济:共产主义的协同共享+资本主义的市场机制?
中国式开源与创新
“互联网+”抑或“互联网夹”:创新2.0和新硬件时代
创客与开源、创新2.0时代的信息经济、大数据
互联网+时代的变革与创新
互联网+时代的经济、金融、农业发展与创新
创新2_0时代新常态下的政府角色
开源开放与创新2_0时代的合作民主
互联网+与工业4.0
互联网+与创新
政府工作报告之随谈:创新创业、“互联网+”
创新2.0与新常态、互联网与中国发展、钱学森大成智慧与中医、创新2.0与智慧生态城市专栏之开源探讨、春晚2.0、教育创新
智慧生态城市、国家自然科学奖、阿里巴巴PK工商总局
开源与创新、“新常态”下的投资与发展、创新2.0时代的“新四化”、透明计算之随谈
创新2.0大家说
创新2.0时代的电子政务创新、创新2.0与全球化、中国互联网创新、国产软件创新
创新2.0视野下的智慧城市、移动应用的创新发展、创新2.0视野下的工业发展
科学2.0与科研数据开放;开放数据平台与微小企业服务;游戏化创业课、用户体验与创新2.0
智能化时代、跨界创新与社会创新
创新2.0大家说
智慧城市应以人为本、创新2.0与复杂性、产业创新生态建设
创新2.0与智慧生态城市、政府平台及合作关系建设、政府开放数据

移动技术研究
移动政务发展
联系我们

mGov Lab China

 


移动中国网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