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ban Management and Complexity Science
Innovation 2.0

※ 城域开放众创空间:创新2.0时代智慧城市建设
※ LinuxCon在华颁开源终身成就奖
※ 创新驱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 探究大成智慧 推进基于物联网和创新2.0的智慧城市建设

※ 赖明:创新2.0时代的智慧城市建设
※ 以山水城市营造推动创新2.0时代中国特色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 张楠:创新2.0驱动智慧城市转型

※ 崔瀚文:构筑创新2.0时代中国特色的创新生态圈
※ 智慧园林:塑造创新2.0时代智慧城市的人文生态内涵
※ 创新2.0时代的众创及众创空间国内外发展

※ 互联网+佛教:龙泉寺贤二机器僧诞生记
※ 新经济改写创新2.0时代经济学
※ 现代创新引擎“互联网+创新2.0”推动分享经济发展
※ 以“互联网+创新2.0”引擎推动IT企业转型发展
※“互联网+创新2.0”创新引擎推动农业现代化
※ 创新2.0研究群大家说之合作民主、开源人工智能与生态农业
二十二期:创新2.0重新定义创新、社会创新周、国务院“双创”新政
二十一期: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物联网学组成立、创新2.0时代的互联网+佛学
十九期:创新2.0之创新战略与国家繁荣、三个阶段与政府转型
十八期:互联网+、虚拟网络空间、创新2.0模式与创客潮
十七期:欧洲智慧城市发展及其启示
十六期:“互联网+”引领创新2.0时代创新驱动发展“新常态”
十五期:创新2.0研究热点综述与展望
十四期:李克强达沃斯推大众创业
十三期:开源兴起
十二期:新常态

十一期:社会创新峰会、智慧城市、开放知识管理
九期:清华大学创新2.0视野下政府治理研讨综述
八期:政府2.0研讨会及实践
七期:用户体验参与
六期:复杂性与大数据
五期:北京设计周智慧城市设计
四期:李克强达沃斯论坛致辞解读
三期:钱学森与智慧城市
二期:政府2.0
一期:工业4.0
序二:开源创新
序一:智慧城市
更多……

Papers

Innovation Towards a Service Paradigm
Innovation 2.0 Redefining Boundaries
mGovernment Towards a Service Paradigm
mGov 2005 Presentation
Transcending e-Gov Paper
英国游牧项目(PDF)
移动再造政务(PDF)
复杂性城市管理(PDF)
超越还原论(PDF)
城市管理三维(PDF)
复杂城市运行
和谐城市运行(PDF)
后奥运城市运行(PDF)
创新2.0:面向知识社会的下一代创新(PDF)
创新2.0视野下的智慧城市(PDF)
政府2.0:创新2.0视野下的政府创新(PDF)
科技创新体系(PDF)
基于创新2.0的政务维基研究与实现(PDF)
LivingLabs与AIP (PDF)
复杂性科技创新 (PDF)
AIP应用创新园区 (PDF)
LivingLab模式(PDF)
Fab Lab模式(PDF)
标准化与创新 (PDF)
LivingLab 07 Presentation
复杂性城市与科技创新

链接创新2.0

 

  城市复杂系统管理

从数字城管到智慧城管.城管这点事

奥运城市运行监测中心:“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发展新方向
City Operation Monitoring Centre of Olympic Games:
a New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Informational" City Management System

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委员 武利亚

城市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单元,民生要素的综合载体,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全息缩影,政府、企业与市民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共生共荣的有机整体。联合国人居组织发布的《伊斯坦布尔宣言》指出:“我们的城市必须成为人类能够过上有尊严的、身体健康、安全、幸福和充满希望的美满生活的地方。”大规模的城市基础设施与环境建设就是为了通过更充分、有序、高效的城市运行为市民提供更好的服务,城市运行的状态已经越来越多地影响到广大市民切身的利益以及他们城市生活的感受。因此,通过科学的城市运行管理将我们的城市调整到最佳的状态,最大限度地发挥我们在近半个世纪高速城市化进程中所营造和构建的城市“硬件”设施及“软件”环境的作用,使广大市民真正享受到安全、舒适、便捷的现代城市生活,是体现以人为本理念,高度关注民生质量的大事。

一、 现代化城市运行是现代化城市安全的重要保障
1、 现代城市运行系统的复杂性与脆弱性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尤其是一些特大型的城市,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城市规模不断膨胀,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城市功能日渐多元,城市运行以及依托城市所存在的各种要素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现代城市呈现出典型的复杂巨系统特性。加之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现代化城市对于基础设施、能源保障、水资源等的依赖日益加深,我们赖以生存发展的城市貌似强大,实则脆弱!城市生活在呈现其多姿多彩光鲜华丽一面的同时,更潜伏着诸多危机与不确定性。一旦我们对于城市的运行水准和管控能力无法适应并跟上新时代城市建设发展的步伐,而随着广大市民在习惯了城市生活方便与快捷后,风险意识和对城市运行各类问题的包容与耐受能力不断降低。城市系统所出现的各类问题,其消极影响将更加严重,其波及的范围将较之过去更加广泛。常常是一个系统出现问题后,一旦处置不当,将造成一系列的并发问题和次生灾害,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城市的瘫痪。
   城市的公共设施生命线工程的建设和运行水平是一个城市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供电、给排水、供气、供热、通信、交通、市容市貌、垃圾处理等的运行状态对一个城市至关重要。其中任何一个方面出现问题都会波及到城市运行的诸多方面,都会对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生产秩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有些影响甚至是致命的。例如,城市的大面积停电不仅仅是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要受到影响,其他的一切活动,不论是生产、交易、金融、交通等同样要受到影响。一些极端灾害性天气等灾害性事件可在瞬间对城市造成巨大的损失,有时甚至能够使一个城市或地区的经济倒退几年、十几年。
2、 作为复杂系统的城市运行专业化与系统化
   现代科技发展呈现出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两个趋势,推动了复杂性科学的发展。现代城市作为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是社会经济与科技发展综合作用的产物,其运行与管理也同样呈现出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的两个趋势。
   随着对城市复杂性的逐步认识,专业化管理已经成为城市管理发展的必然。无论哪个系统出了问题,都是由各系统自己的专业队伍承担消除隐患、处置事故、恢复供应、调度管理的责任。随着专业化发展,各系统的内部分工也日趋精细化、专业化。这种运行模式在以往的城市运行工作过程中的确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让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确实使我们在事件处置的过程中更科学更符合各专业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因此明确的专业分工负责仍然是今后各系统各行业主要的工作方式。
   但是,现代城市的复杂巨系统特性要求我们在加强城市专业运行管理的同时,也必须加强对城市综合运行的研究和管理。如果只是加强专业化管理而忽视了城市运行的综合集成,必然会造成城市管理中的条块分割,出现局部最优而整体失序的局面。在现实的城市运行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由于各方面的城市运行要素相互间存在着不同程度关联与影响,单一专业单一系统往往难以胜任城市运行问题的处置、隐患消除、协同联动。应该说,以往我们对各系统各专业之间的关联度、影响力、作用力研究得不够,缺乏宏观层面的统筹考虑和分析。因此,尽快建立并形成城市运行综合监测、综合协调、综合管理的工作机制,对诸多影响城市运行状态的城市运行要素进行统筹,寻找多个运行要素最佳的运行模式,将各个要素间相互的负面效应降至最低,对可能出现的城市运行趋势进行预判、预警,提出解决方案与建议,消弭各种事故隐患,降低城市运行的成本消耗,使城市运行状态始终处于较佳的运行区间,既是当前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也是未来城市运行与发展所要研究的重点问题。
   3、城市运行监测将是城市运行统筹协调、指挥决策的重要支撑
   城市运行各专业的统筹与协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建立完善的综合协调、指挥的工作机制,同时还要建立起一整套科学完备的城市运行的分析方法与分析模型。同时,作为各项工作的基础,还要开展城市各方面指标的动态监测,如同诊断病患要检查监测人体的生命体征一样,城市运行过程中对城市各类体征数据的监测也是及时准确研判城市的运行状态及其发展态势,衡量城市作为一个整体是否正常运转的重要方法。目前,在全球城市中,还没有由综合性的部门对城市的状态、设施进行全面动态监测的先例。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城市运行及其管理提供了新的技术条件。目前我们针对城市各方面要素开展动态精确监测的基础条件已经完全具备,在城市运行的过程中,让监测数据说话,用监测数据分析,靠监测数据预测,应用城市运行的各种分析模型和方法,分析各系统、各专业间的相互关系,在特定事故状态下记录逐级逐类的损害梯度分布状况。对城市运行可能出现的问题隐患提出预测、预警,降低问题出现的概率和烈度;对已发生的城市运行问题提出措施建议降低问题造成的损失减少次生灾害;同时,对历次出现的城市运行问题进行事后的总结分析,完善城市运行分析的模型与方法,调整运行监测相关的指标与权重,为今后更准确的监测、分析奠定基础。以期通过不断地调整改善,逐步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城市运行监测分析方法,为城市运行整体协调、综合管理与决策指挥提供基础支持。

二、“数字化”城市管理与城市运行状态监测
   “数字化”城市管理是在多年城市管理工作实践的基础上,结合运用计算机、网络、通信等信息技术,逐步摸索出来的城市管理新模式。北京市以东城区为试点,创新了“网格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建设部在全国范围进行了试点与推广。各城市根据自身特点采取了不尽相同的“数字化”城市管理解决方案,都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各自城市的管理水平。
   “数字化”城市管理以“地理网格”为基础确立了管理的范围和职责,为实施精细化管理奠定了基础,以标准化的城市管理部件和事件明确了管理的对象,运用闭环的工作流程,明确了城市管理各方面的职责,形成了政府、企业分级负责、各司其职的工作机制,保证了城市管理问题从发现到结案各个环节的落实解决。“数字化”城市管理对于城市运行监测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尤其是其依托属地管理建立起来的由多个政府部门和企事单位共同参与的多行业、多层级的工作模式,对于城市运行监测的体制的建立有很大的促进与帮助。但是,仅仅依靠现有的“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模式却远远无法胜任城市运行监测工作。
1、首先,“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对象相对于城市运行监测具有明显的局限性。“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和解决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市容环境和城市家具,而对于城市运行的生命线以及影响城市的自然环境因素如气象、环保等因素鲜有涉足,这距离城市运行整体状态的监测的要求,显然是有差距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更多的时候是针对单一事件性的各类表象问题的发现处理,而城市运行系统则是根据对各方面数据的监测数据,立足于问题的预测与态势的预判,着眼于综合性的和关键共性的各类本质问题的解决之道。如果将城市比作一个人体,则目前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解决的是“皮肤科”等外部疾患问题,而城市运行系统则解决的是解决与人体各种生命体征相关的“全科”问题。
2、其次,“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着眼点在于城市管理中出现实际问题的及时发现与解决,注重的是事后的处置。也就是说,“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是以微观事件为驱动的城市管理问题发现与处置系统,而不是对整个城市存在的系统性和全局性的宏观状态监测。“数字化”城市管理对于城市运行设施与系统的监测主要依赖于监督人员的巡查和利用相关技术手段进行监视和管理,缺乏日常运行指标的监测,更无法进行基于综合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与预测。
3、最后,“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缺乏与专业系统的协调联动。“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尽管将诸多专业系统纳入了自己的工作机制,但基本的工作原则仍然是在确定问题权属的基础上,由城市设施的权属部门进行问题的处置与解决。这与城市运行综合管理、综合调度、综合协调、综合指挥的工作方式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

三、北京市以奥运为契机建立城市运行监测中心
1、奥运对举办城市关于城市运行的要求
奥运会作为在某一个城市举办的超大型的综合体育文化活动,会对城市运行特别是安全运行提出很高的要求,大量的运动员、工作人员、政府官员、奥委会官员、媒体记者和国内外游客都会在赛事期间涌入举办城市,势必对城市运行和城市基础设施造成巨大压力,因此保证城市运行始终处于正常状态和对于异常状况的迅速恢复变得至关重要。从2000年悉尼奥运会开始,国际奥委会对举办城市运行体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举办城市需要针对城市运行各个控制要素制定总体的城市运行的纲要,并建立整体的城市运行体系。
   按照这样的要求,北京市以奥运城市运行为契机,结合自身特点不断摸索城市运行综合监测、综合协调指挥的工作模式,在满足奥运会对举办城市相关要求的基础上,立足于保障奥运赛事正常运行,保障中外游客得到优质的服务,保障首都市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北京市形成奥运期间城市运行保障的总体方案。其中作为城市运行总体架构的重要一环,城市运行监测平台负责采集和汇总各方面涉及城市日常运行的各项体征数据和信息,并与各相关单位建立完善的信息通报与共享机制,为城市综合管理的调度、指挥及时提供保障城市运行的核心数据与监测信息。
   2、以奥运为契机建立北京市“2008”城市运行监测平台
   奥运对于北京的影响是深远的,一方面北京为了筹备奥运必须提高城市的运行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奥运作为催化剂也大大加速了北京市的城市运行发展步伐。事实上,从奥运会各项筹备工作开始至今,对于后奥运的思考便从未停止,北京奥运很可能是迄今为止成本最高的夏季奥运会,大量财力物力的投入,不可能只在短短的几十天内发挥作用,必然要作为奥运的遗产长期服务于北京市广大市民的日常生产、生活。城市运行监测平台也是如此,对城市体征数据进行动态监测及时掌握城市运行的状态,不仅对于奥运赛事期间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北京城市常态运行管理也举足轻重。从某种意义上讲,奥运会使北京城市运行监测的发展步入了快车道,它给了北京这样一个历史机遇——就是以奥运举办城市的运行水平为标准,锐意改革创新,积极谋划运筹,寻找一条适合北京未来发展需求的城市运行监测之路。
   3、北京市“2008”城市运行平台的总体架构和监测中心的主要监测数据与范围
   奥运期间,城市运行监测平台根据北京市城市运行总体方案重点监测能源和水保障、市场供应、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交通组织、大气治理、市容环境、旅游接待、文体活动、公共卫生、社会治安、防灾减灾共12方面的城市运行信息和数据和21个区县和地区管委会的属地数据,提供监测数据的涉及38家委办局,数据对接点涉及26家单位,实施动态监测的城市运行指标数据达到198个细项。为城市的管理调度提供动态、精确、及时、全面的城市运行状报告和趋势预测,提升城市综合管理能力。
  
   4、城市运行监测目标是数据的综合分析
   城市运行监测平台将在运行期间汇入大量专业数据,但是数据的汇总并非平台最终的目的,对于各方面专业数据的整合与综合分析,研究各系统之间的关联影响和趋势预警才是监测中心最核心的功能。
   城市运行监测平台,对于各专业数据的独立分析,不可能比相应的业务部门更精确;城市运行调度指挥中心,其工作目标也不是代替专业部门进行各领域内部的运行调度。如果城市运行监测平台仅仅是完成大量互不相关的专业数据的汇总而不进行各系统相关性的综合分析,那么城市运行监测也就只能止步于数据的罗列与堆积,最终使城市运行监测流于形式。不但无法反映出城市的总体运行状态,更无法为城市运行的综合协调指挥提供有意义的数据支撑。
   因此,加强对各方面业务数据的积累,并在此基础上对各类数据间的相互影响进行深入的研究,进而建立系统的分析模型,使各专业的动态监测数据和历史积累数据成为综合分析模型的输入条件,经过综合分析后形成城市运行的总体态势描述与先兆识别预警,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和政策建议,使城市运行调度中心的综合协调与指挥目标更明确、方法更得当、实施更有效。从而确保不仅能够完成常态下的城市运行管理工作,同时也为城市运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提供长效机制保障和数据信息支持。

四、城市运行监测与“数字化”城市管理的融合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数字化”城市管理作为已经相对成熟的城市管理模式,具备与城市运行监测进行融合和优势互补的先天条件。“数字化”城市管理对于城市微观事件的精确化管理和“城市运行监测”对于城市宏观层面的把握与综合分析,是重点不同目标一致的两种城市运行管理服务模式,两者相互结合、相互补充,使城市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不同层面问题均能得到妥善的解决。北京市在建立城市运行监测平台时便认识到了监测平台与“数字化”城市管理相互融合所具有的巨大优势,在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了“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的软硬件资源,对系统功能也进行了重新整合,使城市运行监测平台的建设实现了资源投入最小,建设周期最短,系统运行效率却倍增的良好效果。
对管理区域单元化的划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精确定位,及时主动发现问题,通过信息化手段完成信息迅速流转,从而及时地解决城市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是“数字化”城市管理的主要优势所在。同样的,如果通过对城市运行更大范围的数据指标采集,并将其迅速定位在网格上,使管理者不仅知道问题出在哪些领域,同时还可以知道问题(事件)发生的准确位置,从而在动员各方力量和资源进行问题的聚焦与处置时,更加得心应手有的放矢。

  在充分认识全球城市发展趋势和准确把握现代城市复杂巨系统特性的基础上,建设北京市“2008”城市运行监测平台,对北京这样特大城市运行与发展状态进行全面把脉和综合诊断,在世界范围内尚属首创。它的出现必将预示着现代城市管理即将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一个问题发现更及时、预测预警更准确、综合协调更高效、处置方法更科学、城市运行更健康,更加注重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城市管理新模式,即将在不远的将来为人们的城市生活绘制出更美丽的蓝图。

 

武利亚. 奥运城市运行监测中心:“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发展新方向[J]. 城市管理与科技, 2008, 10(4):12-15.

 

 

相关研究:

橄榄型城市管理模式
面向复杂性城市综合管理的橄榄型城市治理模式

宋刚,王毅,王旭. 城市管理三维结构视野下的城管综合执法与监察[J]. 城市发展研究, 2018, 25(12):131-139.

宋刚,朱慧,童云海. 钱学森大成智慧理论视角下的创新2.0和智慧城市[J]. 办公自动化, 2014, (17): 7-13.

宋刚. 以山水城市营造推动创新2.0时代中国特色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J]. 办公自动化, 2016,(24): 29-32.

宋刚,王连峰. 城域开放众创空间:创新2.0时代智慧城市建设新路径[J]. 办公自动化, 2017, (20):8-13,43

宋刚. 复杂性科学视野下的城市管理三维结构[J]. 城市发展研究,2007,14(6):72-76.

宋刚. 从数字城管到智慧城管:创新2.0视野下的城市管理创新[J]. 城市管理与科技,2012, 14(6): 11-14 .

邬伦,宋刚,王连峰,李立明,张楠,安小米. 从数字城管到智慧城管:系统建模与实现路径[J]. 城市发展研究, 2017, 24(6):108-115.

邬伦,宋刚,吴强华,朱慧,童云海,安小米. 从数字城管到智慧城管:平台实现与关键技术[J]. 城市发展研究, 2017, 24(6):99-107.

宋刚,邬伦. 创新2.0视野下的智慧城市[J]. 城市发展研究,2012,19(9):53-60.

王连峰,宋刚,张楠. “五位一体”智慧城管核心要素与互动关系:基于创新2.0视角的分析[J]. 城市发展研究, 2017,24(3):67-73.

王连峰, 宋刚, 朱慧. 基于“五位一体”城管物联网平台的指挥调度系统[J]. 电子政务, 2017(6):98-106.

王连峰,宋刚. 创新2.0视野下的合作民主:从协商到协作——以“我爱北京”政务维基为例[J]. 电子政务,2015,(4):73-81

宋刚,张楠,朱慧. 城市管理复杂性与基于大数据的应对策略研究[J]. 城市发展研究,2014,21(8):72-76

宋刚,刘建敏,陈泓洁,魏雷,丁顺福. 执法城管通移动应用服务平台设计与应用[J]. 电子政务,2015, (8): 56-64.

李立明, 宋刚, 曹杰峰,等. 电子公务eGBCP初探[J]. 城市管理与科技, 2006, 8(1):1-6.

李立明,宋刚,刘琨,杨嘉明,曹杰峰.和谐城市运行模式研究[J].城市管理与科技,2007,9(2):22-26.

宋刚. 加强城市运行研究 推动城市科学管理[J]. 建设科技, 2007(23):22-23.

宋刚. 移动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英国游牧项目及其启示[J]. 城市管理与科技,2005, 7(3): 103.

宋刚. 面向创新2.0的城管地图公共服务平台的研究与实现[J]. 工程勘察, 2012, 40(02):70-75.

宋刚. 超越还原论:现代城市管理之路[J]. 城市管理与科技,2007,9(2):27-30

本刊编辑部. 以大数据建设引领综合执法改革,创新橄榄型城市治理模式,形成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北京实践”[J]. 北京城管科技信息动态, 2020, (1):3-8.

本刊编辑部. 综合执法改革与大数据环境下的橄榄型城市治理结构[J]. 北京城管科技信息动态, 2019, (9):3-5.

本刊编辑部. 综合执法大数据平台建设背景下的五位一体智慧城管建设[J]. 北京城管科技信息动态, 2020, (2):3-5.

茅明睿. 城市治理中的社会感知方法应用[J]. 北京城管科技信息动态, 2020, (3):3-10.

本刊编辑部. 浅析“巡查即录入”的五个特点 推动综合执法大数据平台建设[J]. 北京城管科技信息动态, 2020, (4):3-8.

本刊编辑部. 以执法监察一体化推进城市法治共治精治[J]. 北京城管科技信息动态, 2019, (5):3-4.

城管简史:城市综合管理、城管监察与综合执法发展演进

M-Government
移动性研究
橄榄型城市治理

“互联网+创新2.0+”赋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从美国大选看互联网力量的崛起

网络共产党宣言
开源共享经济:共产主义的协同共享+资本主义的市场机制?
中国式开源与创新
“互联网+”抑或“互联网夹”:创新2.0和新硬件时代
创客与开源、创新2.0时代的信息经济、大数据
互联网+时代的变革与创新
互联网+时代的经济、金融、农业发展与创新
创新2_0时代新常态下的政府角色
开源开放与创新2_0时代的合作民主
互联网+与工业4.0
互联网+与创新
政府工作报告之随谈:创新创业、“互联网+”
创新2.0与新常态、互联网与中国发展、钱学森大成智慧与中医、创新2.0与智慧生态城市专栏之开源探讨、春晚2.0、教育创新
智慧生态城市、国家自然科学奖、阿里巴巴PK工商总局
开源与创新、“新常态”下的投资与发展、创新2.0时代的“新四化”、透明计算之随谈
创新2.0大家说
创新2.0时代的电子政务创新、创新2.0与全球化、中国互联网创新、国产软件创新
创新2.0视野下的智慧城市、移动应用的创新发展、创新2.0视野下的工业发展
科学2.0与科研数据开放;开放数据平台与微小企业服务;游戏化创业课、用户体验与创新2.0
智能化时代、跨界创新与社会创新
创新2.0大家说
智慧城市应以人为本、创新2.0与复杂性、产业创新生态建设
创新2.0与智慧生态城市、政府平台及合作关系建设、政府开放数据

移动技术研究
移动政务发展
联系我们

mGov Lab China

 


移动中国网 2005